为何总爱打“台湾牌”?专家戳穿美国“小算盘”

展望2025
編者按:還有10天不到,2024年就將結束,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。2024年,中國外貿外資工作克服挑戰,成績斐然。展望2025,這方麵將有哪些新趨勢、新機遇,出海企業、外貿行業應如何把握?我們邀請了多位經濟界專家和企業代表,一起展望2025年有關外貿、外資、出海等領域的形勢。

中美、中歐經貿關係在2025年將向何處去?
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劉英:2025年中美經貿關係的最大變數來自美國新總統特朗普。特朗普已經聲稱要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,對中國產品征收60%關稅,但他最終對華采取怎樣的關稅政策,還要看他是會繼承第一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,還是延續拜登政府的關稅政策,他並不一定會真的把關稅加到那麽高的地步。如果他真的敢把關稅加到如此之高的地步,那麽高關稅推升高通脹,高通脹要高利率來控製,再加上37億美元的高債務,美股能否撐得住將是一個問題,撐不住就會導致高風險外溢,一旦風險外溢,則必須為此做好準備。世界經濟最為擔心的是美國高風險,在美股上市的企業會受到影響,我們也看到美國全國零售商的破產倒閉及商業地產的低迷,高利率會否引發美股的閃崩,會否引發更大風險,可能需要我們高度關注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發展促進中心、“一帶一路”國際智庫副研究員 楊成玉:今年以來,我國對歐一係列重大外交行動取得顯著成效,歐洲各界對華經貿合作立場明顯“回擺”,反對“脫鉤斷鏈”漸成歐洲社會共識。雖然中歐之間在電動汽車、市場準入、產業政策等方麵的分歧依然存在,但在應對氣候變化、數字化轉型方麵具有高度國際合作共識。美國大選加劇政治極化,徹底改變美國在自由貿易上的立場,損害歐洲出口導向型政策,特朗普毀約退群的特質也將損傷歐盟在規則標準方麵的既有優勢。當前國際環境為深化中歐關係形成利好,中歐彼此在捍衛多邊主義、支持自由貿易立場上相互依賴,雙邊經貿優勢互補性進一步凸顯,更有理由繼續朝著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。
最新留言